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经济视野 > 债券 > 文章 当前位置: 债券 > 文章

关于地方债,财政部今天释放五大政策信号

时间:2021-12-20    点击: 次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原标题:关于地方债,财政部今天释放五大政策信号

  2022年专项债怎么发?投向哪?会否以国债置换地方债?财政部这么回应重磅!财政部介绍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全文)针对专项债项目储备不足的问题,财政部这么答21记者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杨志锦 综合报道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1年12月16日(星期四)下午3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财政部预算司负责人兼政府债务研究和评估中心主任宋其超介绍了加强和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有关情况。

  此次问答实录约一万字。据记者梳理,此次发布会主要释放以下重磅信号:

  1.2022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1.46万亿,将在明年一季度发行使用

  许宏才介绍,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和国务院同意,近期财政部已向各地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

  “这次提前下达在额度分配上没有搞‘一刀切’,而是充分考虑了各地项目资金的需求和施工条件,项目资金需求多、施工条件好的地方多分,反之则适当少分。”许宏才表示。

  2018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2019年以后年度,在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60%以内,提前下达下一年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包括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授权期限为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今年专项债额度为3.65万亿,1.46万亿占到今年额度的40%,远低于60%的上限。

  至于发行节奏,许宏才表示,考虑到明年一季度稳增长的压力较大,近期财政部已经提前下达了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要求各地明年一季度早发行、早使用。

  2.“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可能扩围

  许宏才表示,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终极目标是实现全国范围全面消除隐性债务,并建立长效监管制度框架,清除隐性债务形成的土壤环境,坚决不留后患。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广东省等经济体量大、财政实力强的地区,率先开展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实现隐性债务清零,为全国其他地区全面化解隐性债务提供有益探索。

  许宏才称,下一步,财政部将支持上海、广东等地区分区分批统筹推进,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存量隐性债务,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我们会根据试点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再谋划后一步安排。

  这意味着未来其他地区也可能纳入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需是经济体量大、财政实力强的地区。

  据上海市政府网,上海市10月25日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会议听取了上海市“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汇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有关决策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市正式启动“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

  这是继广东之后又一个宣布启动“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的省份。此前的10月9日,广东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广东省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健全机制统筹推进,依法依规全面清理存量隐性债务,确保按期完成试点任务。

  据记者了解,2018年8月,监管部门已完成了对隐性债务的统计。对于隐性债务的处理,监管提出两大方向:一方面坚决遏制增量,另一方面积极稳妥化解存量。诸多地方公布了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大多要求在5-10年间将隐性债务化解完毕。

  换言之,全国层面需在2028年前实现隐性债务清零。“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可能意味着隐性债务清零的时间点要提前。

  3.暂不考虑国债置换地方债

  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毛振华近期表示,从中长期来看,部分地方债务压力较大,超过了常规的警戒线。他建议将一部分地方债转换成国债来降低风险。

  毛振华指出,由于我国中央集权的特殊体制,一个地方的政府债务风险有可能会引导和传递到其他的政府系统,或者在地方政府间跨区域传递。

  对此,许宏才回应称,至于说是不是拿中央债务来置换地方债务,这个问题我觉得要审慎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我知道有些国家做过这样的事情,效果并不好,我们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就是要把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防范好、化解掉。

  许宏才表示,2020年末地方政府债务率,即债务余额除以综合财力是93.6%,总体来说不高。国际上一般的衡量标准在100%到120%之间,当然不同层级政府指标的控制水平也不太一样,并且与各个地方的财政支出结构也有关系,如果要科学衡量,还需做更精细的测算。总体来看,地方政府的债务率是不高的。 

  4.2022年1月1日开始对专项债进行穿透式监测

  许宏才表示,目前确实一些地区还存在专项债资金使用不规范、投向领域不合规、项目管理不到位,以及资金闲置等问题,影响了债券资金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也为未来债券资金偿还埋下了风险的隐患。

  “为此,要强化日常监督。对专项债券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准备2022年1月1日开始做,及时掌握资金使用、项目建设进度、运营管理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许宏才表示。

  记者了解到,监管部门今年已下发通知,要求通过完善信息化手段,对专项债项目实行穿透式监测,主要监测项目准备情况、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运营情况、项目专项收入情况。

  其中,项目准备情况监测主要关注不定期申报的专项债项目及纳入年度需求申报的专项债项目。

  项目建设情况监测主要关注项目运营单位招投标情况、专项债安排、配套融资规模以及项目建设进度、实物工作量情况等。这有助于避免专项债资金闲置,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项目运营情况监测主要关注专项债项目资产登记管理单位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实施项目运营涉及的财务收支核算等情况,包括项目自身经营收入、项目营业成本、项目形成资产等情况。

  项目专项收入监测主要关注专项债对应项目专项收入实现及缴库情况。

  5.对于隐性债务,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

  对于隐性债务管控,许宏才表示,一方面要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严堵违法违规举债融资的“后门”,着力加强风险源头管控,硬化预算约束,要求严格地方建设项目审核,管控新增项目融资的金融“闸门”,强化地方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融资管控,严禁违规为地方政府变相举债,决不允许新增隐性债务上新项目、铺新摊子。

  同时,推动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管理,严禁新设融资平台公司。规范融资平台公司融资信息披露,严禁与地方政府信用挂钩。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转型,妥善处理融资平台公司债务和资产,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防止地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平台化”。

  另一方面,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依法实现债务人、债权人合理分担风险,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坚持分类审慎处置,纠正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当中的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作者:杨志锦 编辑:马春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建

上一篇:财政部提前下达2022年新增专项债务限额1.46万亿元

下一篇:2022年专项债怎么发?投向哪?会否以国债置换地方债?财政部这么回应

推荐阅读
合作网站 | 联系《境况网》 | 关于《境况网》
中ICP备10000123号  |   QQ:304765718  |  地址:WWW.JKW.ONE  |  电话:304765718@qq.com  |